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一双解放鞋 一个邮政包 遂昌两代投递员守护一条红色乡邮路
2019-04-30 10:30:13 来源:  记者

信息路

门阵,一个地处偏远的革命老区。曾几何时,那里交通不畅,通讯落后,邮路几乎成了老区800多人民了解山外世界的唯一窗口。光阴43载,现年66岁的叶志清和49岁的苏祝龙两代乡邮投递员传承接力,把坚守和希望,交付于这条长约40公里的红色乡邮路上,见证着革命老区村的时代变迁。他们身处“天路”之巅,心系脚下热土,将这条蜿蜒曲折的革命老区路变成群众了解世界的“信息路”、传递亲情的“幸福路”和发展产业的“致富路”。 

一个人,走过一条邮路“长征” 

一双解放鞋,一个邮政包,一条乡邮路,承载着过往,记录着变化,激荡出希望。 

1976年,家住云峰街道龙祥村的叶志清成为了云峰邮电支局的一名普通乡邮投递员,负责投送门阵村的报刊邮件。从此,叶志清便开始一个人默默“邮”行,架起了革命老区与大千世界的信息桥梁。那一年,他23岁。 

家住云峰街道龙祥村的叶志清成为了云峰邮电支局的一名普通乡邮投递员

位于海拔430多米的门阵村是有名的革命老区,那时山路崎岖,村里还没有通车,各类邮件只能靠步行投递,还得翻越海拔1060米的郑岗岭到门阵村,属于典型的“步班邮路”。 每逢周二周四周六早上6点,叶志清就会身着绿色工作服、脚穿解放鞋,准时背着十余斤重的邮包,徒步在大山深处,走村串户,忍受着疲劳饥渴,亲历着酷暑严寒,渴了就喝点山泉水,累了就山中原地休息,将报刊信件投送到山旮旯里的角角落落。 

从交通落后的年代一路走来,叶志清尝尽了乡邮投递员的酸甜苦辣。“隔天上山一次,邮件和报刊耽搁不得,每一次都得背着十多斤重的邮包步行,40公里的路程,来回需要花上10个小时左右,晚上回到家双腿已经麻木了,特别是遇上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大雪封山,道路就更加难行,有时候还得带上镰刀,因为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必须得临时‘开路’。”回忆起送件时的场景,叶志清仍历历在目。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叶志清顽强坚守、风雨无阻,在这条孤独而艰苦的传邮“长征路”上一走就是42年。6000多天投递岁月,叶志清用170多双解放鞋走过了近52万公里的邮路,背烂了20多个邮包,在这条红色乡邮路上留下了最美印记。

邮桶

长期的负重以及在雨雪冰冻天气步行,让叶志清留下了腿疾,如今每逢天气变化,还会隐隐作痛。他告诉记者,最困难的时候也动摇过,但当他把一份份报纸和一封封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群众手中,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笑容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辛苦付出都有了意义。 

“再远的邮路总得有人走,党报邮件总得有人送,既然干了,就得把它干好,再困难也得坚持,要做到问心无愧。”守着这份信念,叶志清将所有艰辛都埋在了心底。 

一封信,见证老区发展变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与外界的通信方式主要就是书信,我的任务就是步行去派送邮件和报刊,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亲手写的信已经很少,更多的是商务信件,还有一些包裹。”投递42年,叶志清切实从乡村邮递中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发展变迁,这通过他每次随身携带的邮包便可见一斑。 

叶志清回忆道,以前,门阵村的村民购买生活日用品都要到云峰镇(现云峰街道)或是相邻的金华市,而当时的交通落后,出行很不方便,村民家里又基本都还没有电话,大家和外界的联络主要依靠信件、电报,获取信息依靠广播及报纸,因此作为投递员的他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连接村内外的纽带作用。 

家住云峰街道龙祥村的叶志清成为了云峰邮电支局的一名普通乡邮投递员

曾经车马很慢,邮件很远;如今万物互联,天涯亦可咫尺……随着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书信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电报更是绝迹,邮递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商务信件和一些网购商品。 
“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网购发达,许多人经常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寄来一些日用品或吃的。”在叶志清看来,时代的发展让这个偏远的革命老区村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每一次改变,都离不开这条乡村邮路。 
2015年11月,从云峰街道龙祥村通往门阵村的“华东天路”正式建成通车,叶志清由原来的徒步送信改骑电瓶车送信。“现在车子可以直接骑到村委会门口,送邮件省时省力了不少,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更便捷了。”叶志清深有感触地说,特别是近年来,他深深感受到这个曾经受制于交通的经济落后革命老区大变了样,村庄变美了,村民富裕了…… 

“华东天路”的开通将村庄与外界紧密连接,让更多的人知道门阵、走进门阵。近年来,得益于村庄丰富的红色资源,慕名踏访门阵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一时间,这个偏远的村庄成了游客开展红色游、研学游、党性教育、观光游等活动的打卡圣地。门阵村村委会主任张文照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全年共接待游客17000多名,今年游客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接待5000多名游客,同比增加20%左右。 

两代人,接力守护红色邮路 

2018年底,65岁的叶志清完成了投递使命,结束了长达42年的投递生涯。“我的大半辈子都在这深山邮路上,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丽水,我希望能趁着这几年到杭州、北京等地游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过去的40多年,叶志清的最大愿望,便是尽己所能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带给门阵的百姓,如今的他,又有了新的愿望。 

锦旗

而守护门阵这条红色乡邮路的重任则落在了云峰邮政支局投递员苏祝龙身上。今年1月1日,从事了30多年投递工作的苏祝龙从叶志清手中接过革命老区投递工作的接力棒,成为红色邮路上的新任“守护者”。 

每逢周二、周四、周六早上7点,苏祝龙就会熟练地把分拣出的门阵线路的报刊、邮件装上摩托车,沿着“华东天路”出发前往门阵投递。 

“相比之前,如今的投递条件已经好了许多,起码车子可以直接骑到村子里,来回大约只需要四个小时,比以前步行省了一半时间。”苏祝龙告诉记者,今年1月1日,在叶志清的带领下,他第一次到了门阵村,当天遇上了雨水天气,骑车花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让他感受到只身前往这条邮路的不易。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以后不管遇上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继续守护这条红色邮路。”说起未来,苏祝龙满脸坚定。 

记者手记: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近邮递员。叶志清和苏祝龙只是普通的乡邮投递员,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但他们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乡邮员的坚持与奉献,他们倾情40余载,接力传承,用双脚连接起山里山外,用忙碌的背影筑成红色邮路上的最美风光。 

(据遂昌新闻,原标题《43载倾情接力!遂昌两代乡邮投递员 的一条红色乡邮路》。编辑 暴妮妮)

责任编辑: 郑欣慰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