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四楼,偌大的大厅被大柱子自然分割成三个厅,三大显示屏前分别坐满了来自辖区各企业财务负责人和办税员。课堂上,辅导员为办税员免费上课,解读最新税法政策,现场答疑释惑。与壶镇同步进行的,还有五云、新碧,风雨无阻。
从1999年5月第1期,到今年5月第260期,历经22年的“税”月沉淀与更迭,办税员例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记录了数代缙云税务人的如歌“税”月。
1999年5月28日,缙云税务骨干自发组成第一批辅导员,开启办税员例会活动日,全县五云、壶镇、新建、新碧、舒洪5个教学点同步进行。
“当年我在舒洪税务所,自告奋勇报名,第一次上台讲解的是关于增值税进项凭证相关内容。”壶镇税务所二级主办桑路田,对此记忆特别深刻。“20多年来,每月抽出半天时间,讲一堂课,早已成为我们税务人的习惯。”
“伴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遍地开花。然而,与经济蓬勃发展不相匹配的是,众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的专业财税知识素养参差不齐。”谈起办税员例会的初衷,桑路田向我们娓娓道来。
最初约定每月的23日,是纳税人资料集中交换时间点,纳税申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便大多集中到了这一天。
人员集中,问题集中,县税务部门尝试在23日开设办税员例会,为企业财务讲解纳税知识,一推出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桑路田说,当年不比现在,电脑办公还没普及,网络也不发达,办税员例会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最新政策传达给纳税人。借用大会堂、学校,甚至是厂房;从一开始几十人,到现在的300多人,每场例会座无虚席。
税收政策变化和热点,纳税人日常涉税费办理中的难点和堵点……及时、有效地将“税收之声”传递给纳税人和缴费人,搭建起税、企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22年来从未间断。
晨龙锯床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朱彩和,就是办税员例会的忠实听众:“县税务局会根据企业情况,有针地性地分行业讲解指导,让我们更加及时了解到与自己相关的税收政策。每月的例会,我都会约上一拨人一起来听课,没想到这一听就是10多年。”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组织大规模线下培训,县税务局依托互联网,及时推出小禾直播间,将每月的办税员例会搬到线上,这种创新的‘非接触式’纳税服务很有人情味。”在壶镇办税员例会现场,缙云县金钥匙企业事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家凤告诉记者。
经验加创新,单向输出加按需点课,县税务部门将办税员例会打造成税收宣传和政纳沟通的主阵地。每月23日,惠及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和缴费人,每年都有近2万余人次参加。
办税员例会陪伴着这一代代人成长,而他们也见证了办税员例会22年不断进步的税月时光。
22年幕后的辅导员队伍,经历多轮人员变换,但始终不变的,他们总是会将最新、最热点的税费政策和涉税操作呈现给纳税人和缴费人,以平实的语言拆解专业的税费政策,以耐心的解答回应企业的提问,让税收优惠的红利稳稳“落袋”企业。
“在办税员例会的筹备和推行中非常锻炼人,为年轻干部的迅速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成为激励鞭策的动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下税务队伍结出累累硕果。”壶镇税务所副所长刘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今,办税员例会已有一套成熟的运转模式。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授课老师定期开班授课,每期例会前,自行分工合作,收集各业务线条最新政策热点,以及近期纳税人和缴费人咨询较多的疑难问题,集体讨论确定本期例会的内容,轮流担纲主讲,例会当天全员到场答疑。
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也让办税员例会的呈现形式不断丰富。郑嘉俊作为青年干部在去年刚加入例会辅导员队伍,很快就从中得到了锻炼:“我们是辅导员,准备过程正是我熟悉新政策和加深专业技能的过程,讲解过程中正是我与纳税人面对面交流和提升沟通能力的机会。”
县税务局在实体阵地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阵地建设,不断推动品牌的创新发展,设立小禾直播间,根据需要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线下共答疑,做纳税人的“贴心家教”。截至目前,小禾直播间已开展4期直播培训,累计访问12万余次,培训效果显著,极大提升税收政策宣传效果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