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一边种稻 一边养蛙 遂昌农民探索致富新路子
2020-09-15 02:23:12 来源:  记者 融媒共享联盟遂昌站 龚隆淼 傅新琪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趣味景象。

如今,这番趣景正在遂昌县石练镇姚埠村上演,而“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也成为了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走进位于该村的淳根黑斑蛙养殖场,只见黄绿相间的稻田上布满了薄薄的纱网,纱网底下便是黑斑蛙的家园。

深入其间,便可见众多的黑斑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稻田各处,有的正在扑通跳跃着,有的则躲在水稻下遮阳……现场景象颇为震撼。

其实,稻田养蛙的想法在养殖场负责人罗淳根心里已酝酿多年。去年,当得知台州等地有人养殖黑斑蛙且效益可观时,他便第一时间报名去实地考察学习。

“养殖黑斑蛙需要优质的环境和干净的水源,我们家乡碧水如练、稻田遍地,生态优势更是明显,不正是最好的养殖地吗!”罗淳根说。

于是,罗淳根在今年3月牵头成立了淳根黑斑蛙养殖场,并吸引了同村村民雷金泉入伙,俩人一起租田地、建基地、购蛙种,并在20亩水稻田里投放了蛙种150万尾。

“因为是初次养蛙,前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因缺乏蛙种选择和蝌蚪苗培育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导致前期的蝌蚪苗成活率不高。”罗淳根介绍。

于是,他一边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一边积极与外地同行交流学习,逐渐克服了难题,并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

罗淳根自豪地说道:“这种模式不仅蛙可以卖钱,收获的生态大米价格可以卖到普通大米的2-3倍。”

由于稻田养殖的黑斑蛙肉质紧实、滋味鲜美,一经上市深受欢迎。目前第一批黑斑蛙已经出售5000万余公斤,按照批发价40元每公斤计算,现已增收20多万元。

另外,加上后续将成熟的1.5万公斤黑斑蛙和4000多公斤原生态大米,养殖场预计今年亩产值能达5万余元,总产值能达到近百万元。

罗淳根介绍,稻田养蛙模式前期投入较小、效益较高、生态友好,只需要开挖田间水沟,引活水进田即可。青蛙可以吃掉田间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蛙的粪便可以给水稻提供营养,不用施化肥,同时青蛙在稻田里觅食、活动,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是一种绿色生态、“一地双收”的种养模式。

如今他整天工作在稻香和蛙声之中,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孩童时代的乡村田园中,干活更有劲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目前,石练镇正积极引导更多农户和村集体联合发展“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拓宽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 杨世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