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当的八月,被群山环抱的景宁千峡湖却有丝丝凉意。湖面碧波清清,偶见鱼群穿梭;湖畔民宿旁,游客三两,闲情垂钓。
千峡湖绿草美丽渡口
一大早,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就来到了千峡湖畔巡湖。违法捕捞、船舶超载、私搭渔棚……为了制止并预防类似的违法情况发生,这样的巡湖,队员们一周至少要开展3次,只为护好千峡湖一池碧水,留住湖光山色。
千峡湖横跨景宁与青田两县,湖区面积70.93平方千米,蓄水量41亿立方米,是浙江第二大人工湖,渔业和船舶执法较多。今年5月31日,根据“山水万福地,诗画千峡湖”总体规划建设和保护的实际需要,景宁整合力量建立了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专门对千峡湖进行保鱼护水,助力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一支队伍进库区
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暂扣涉渔“三无船舶”
过去,千峡湖渔业和船舶执法牵涉到的执法部门有多个。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柯杰介绍,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成立后,实行“1+3+X”执法模式,强化了水陆执法联合机制,与公安、司法、纪委等部门建立联席机制,将千峡湖水上交通、生态、资规、渔业等5个领域涉水行政事项监管到位。“重点完善一个口子对外、一个口径指挥、一支力量执法运作机制,这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水’的难题,真正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执法队重点打击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盗采等违法现象。同时全过程介入“执法+监管”,与公检法整体联动,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强化执法全过程监管,提升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
执法队成立后,景宁港航中心副主任潘国民多了一重身份——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的“片长”。作为赋权派驻乡镇的“片长”,他要协助管理辖区的渔业执法工作。
千峡湖湖域面积大,在景宁涉及到的沿线乡镇有渤海镇、郑坑乡、九龙乡。为最大限度保鱼护水,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建立了“片长”制度,将全时下沉人员分三片区,分别负责渤海镇、郑坑乡、九龙乡的相关执法业务。每个片区设立“片长”,乡镇有事直接与“片长”联系,做到“小事不出片,大事一起办”。每周例会制度则点评上周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协商本周工作计划、需协调事项等,确保执法到位,预防在先。
“雷霆扫网”打好攻坚战
护鱼执法在行动
开展雷霆扫网专项整治行动
“九龙乡九龙湾水域附近有擅自违规捕捞行为。”8月1日傍晚,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举报,当即便联合九龙乡政府开展“雷霆扫网”专项整治行动。
8月1日夜里11时许,行动开始!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出动执法人员16名、执法车辆三辆、冲锋舟一艘,开展“雷霆扫网”。队员们对九龙乡的桃源码头附近水域进行地毯式搜寻,找到了不少大型渔网。“这些渔网主要捕捞鲢鳙鱼为主,鲢鳙鱼作为一种净化水质的鱼种,对于净化库区的水质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马上把现场的所有鲢鳙鱼进行放生。”柯杰说。
在全体执法人员通宵努力下,本次行动一举查获大型渔网21副,长3000余米,涉案渔网价值超过3万元,全部予以暂扣处理。现场查获渔获物150余公斤,全部予以放生。
坚决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打击违法捕捞,这是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主要职责,也是实现千峡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刻不容缓的使命。执法队成立以来,采取专项行动加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库区范围内违规捕捞现象予以严厉打击,对于任何破坏渔业生态资源的行为严肃处理。
“一些人认为深夜不会执法,便专挑凌晨违法捕鱼。”执法队队员汤长远从事渔业执法已有20余年,每每行动都冲在一线。为了排摸放网的点位,汤长远和队员们要摸着黑沿湖寻找,为了固定证据,他们经常蹲守在湖边的草丛里,不顾蚊虫叮咬,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还有守空的可能。
即便如此,16名执法队员依然冲在执法一线。队员刘永林是位老同志,一有行动他都第一个报名。队员舒勤毅明年就要退休了,也跟着年轻队员上一线,用摄影所长拍照取证,固定证据……
截至目前,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共开展渔业专项整治行动14次,针对三无船舶和水面浮台的“夏季清湖行动”3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90人次,收缴非法渔具182副,切割涉渔竹排60余副,扣留“三无船舶”24艘次,拆除水上浮台13个、200余平方米,办理违法捕捞案件5起,配合九龙乡派出所办理禁渔期内刑事案件1起。现场简易处罚案件4起,达到了“打击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
除了人防,执法队还利用数字化进行技防,在千峡湖库区码头安装了20个视频监控,实时监控重点水域情况,接下来还将升级增加夜视功能,并增添无人机巡航系统,加固保鱼护水防线。
水资源变现“水经济”
千峡湖光水美业兴
保鱼护水是为了优化生态。如今,水清、鱼跃、岸绿、景美是千峡湖的真实写照。
2019年,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上,丽水市委首次提出“要写好‘水经注’……要以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在景宁,千峡湖富集的水资源优势正成为富民的“源头活水”。
陈霞是千峡湖畔最早一批开农家乐的业主之一。因优质的水质和鲜鱼,加上上好的厨艺,她的溪鱼馆远近闻名,游客纷至,一年能有60多万元营业额。“从前想不到,靠家门口的水也能赚这么多钱。”陈霞笑着说。
在渤海镇梅坑村,千峡湾·渤海生态园的配套项目千峡茗居民宿虽然刚开业不久,顾客却络绎不绝。千峡湖优美的山水风光,以及当地独特的“渔文化”,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环境很好,在这里休闲很放松。”从义乌来的游客赵国胜说。
千峡湾·渤海生态园是一个以千峡湖为背景,集露营、垂钓、户外、休闲、食宿为一体的亲水休闲旅游综合体。看中家乡的山水资源,外出创业多年的渤海镇村民刘有回乡创业,投资了该项目,希望通过反哺家乡,促进乡村振兴。千峡湾文旅基地自营业以来,已带动百姓就近就地务工1万余人次,实现农产品、餐饮、住宿及其他商业收入500余万元,让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眼见着千峡湖的生态越来越好,群众爱水护鱼的意识也更强了,千峡湖库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们打心底里高兴。巡湖、保鱼、护水……他们只愿千峡湖水清鱼跃、生生不息,景美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