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乡村教育改革怎么做?丽水这三地获省《竞跑者》关注!
2023-08-07 15:39:45 来源: 丽水改革先锋  记者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全省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聚焦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乡村教育质量不够高、乡村教师负担较重等难题,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改革,重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今天,我们来看:

丽水市莲都区实施“三深化”  推动山区教育做优做特;

青田县深化乡村教育提质改革  提升山区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缙云县实施“无分学评”改革  探索山区县乡村教育提质新路径。丽水市莲都区实施“三深化”推动山区教育做优做特。

近年来,莲都区结合山区乡村教育实际,通过“一校一品”“问海借力”“多元关怀”,做优做特乡村学校,推动新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3月,乡村学校名优教师占比较2020年提升37%,年均教育建设投入较2020年提高63%。

1深化“一校一品”,实施乡土特色教育

结合各乡镇特色,将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农耕文化植入校园,打造“一校一品”,因地制宜地实现特色发展,以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如,老竹镇民族学校立足畲族特色,自主编制《彩带编制》《畲歌畲语》《走进畲族文化》等10门校本课程,开设以“畲乡文艺”为主题的畲族体育课程、歌舞畲乡课程和诗画畲乡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地化,畲族文化和拓展性课程有效整合。

2深化“问海借力”,实施山海结对教育

出台《莲都区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细则》,与义乌、嘉兴、宁波等地签订山海协作教育合作协议,组建“山海协作”教共体,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四大机制。以“名师引领”“线上互联”“双向研学”,推动实现同上一节课、同享一资源,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以“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异地跟岗”“支教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目前,共开展线上互联课程500余次,名师送教50余次,双向研学32次。

3深化“多元关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代理家长”计划,每名党员、乡贤、热心村民结对1-2名学生,开展定期家访、送教上门等服务,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目前,全区共有1000余名党员、乡贤、热心村民成为代理家长。针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学校,孩子吃不到丰富品类水果的难题,开展“土豆换苹果”公益活动,让孩子种植土豆、萝卜等各类应季蔬菜蔬菜,和爱心人士“交换”水果,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感恩意识。

青田县 深化乡村教育提质改革

提升山区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近年来,青田县大力推进办学模式改革、配强乡村教师队伍、探索多元教学方式,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是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城乡教育共同体、跨域教育共同体等方式,以优质学校带动农村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目前,已形成县域融合型教共体13个、共建型教共体8个、跨域教共体10对。二是启动乡村学校改造。制定《青田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有序推进章旦中学扩建二期、祯埠镇小学扩建等9个前期类项目,推进湖边学校迁建二期、石郭小学新建等项目13个。三是创办华侨国际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补充,创办全省唯一的华侨教育普通高中——青田华侨实验高级中学,开辟多元升学途径。2配强乡村教师队伍,助力师资力量专业化发展

一是创新送教方式。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累计送教60余次;发动专职体育教师开展城乡学校“携手”行动,参与教师达110名,乡村学校在体育比赛中获奖人数增加100余人次。二是提高师资水平。柔性引进名师成立学科工作室,成员50%以上为乡村教师;举办“精锐班”“新锐班”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素养。共引进名师54名,成立名师工作室40个,开展专题研修活动326次。三是优化管理模式。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按每月300-1000元/人标准发放;优化教师职称评定考核办法,出台《青田县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青田县幼儿园园长职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扎根山区教师给予评聘和考核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3探索多元教学方式,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一校一品”。依托特色文化,塑造办学特色,使乡村教育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个性亮点。如山口小学依托石雕文化,邀请石雕大师进校指导教学;祯旺乡小学挖掘红色革命老区吴畲丰富红色资源,开发《挺进娃·追梦》红色课程;阜山中学凭借“智耕山野”节气课程,被评为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创新温情教育。打造“教育智慧眼”应用,方便华侨家长实时掌握孩子在校状况,以数据共享实现家校共育。开展“欧美同学会关爱留守”“代理家长”等活动,弥补“洋留守孩”缺失的亲情。三是优化课外教育。联合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圆中国梦”“流动少年宫”等活动,破解“课外教育资源少”突出问题。目前,已开展活动24场次,惠及乡村学生7000余人次。缙云县实施“无分学评”改革探索山区县乡村教育提质新路径。

缙云县聚焦“唯分”教学误区,创新开展小学生“无分学评”改革,构建学业不唯分、学生不分档、学科少分界的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以综合素养培育为核心的山区县乡村教育提质新路径。目前,已覆盖县域36所乡村小学1.6万名学生。

1命制无分纸笔试卷,变横向比较为纵向发展

一是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要求,搭建学科关键能力测评模型,系统设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套学科测评指标体系。二是创新试卷命题方式。设计以能力框替代分数栏、综合型试题替代基础型试题的无分试卷,通过“展开”学生解答试题的思维过程,提升考试的精准诊断和科学导向功能。近三年,已设计无分试卷87份。三是探索“星级”阅卷模式。阅卷时在试卷能力框“赋星”,汇总形成星级变化图表,直观呈现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思维水平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学习方向及长期规划提供参考。目前,已有超500个乡村小学班级应用“星级评价”方式。

2探索非纸笔测评模式,变分数至上为素养提升

一是创新学科分项模式。将学科内容进行分项、聚类,以日常模块过关、期末项目测评取代传统纸笔考试,科学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目前,已开展学科分项测评10次。二是创新情境驱动模式。分龄、分区域设计测评情境,打造“茶香四溢”“粽情端午”等180余个精品测评项目,考察乡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知识技能运用水平和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三是创新动态评价模式。依托教学管理平台,分析学习数据,形成反映个体成长情况的动态评价体系。目前,已在近2万名乡村学生中开展动态评价。

3构建多维推进机制,变“唯分”评价为“无分”生态

一是构建乡村学生素养监测体系。将素养类科目纳入《缙云县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形成“问题查摆—分析研判—整改提升—评估反馈”的督导闭环。目前,共形成反馈报告100余份,提出建议700余条。二是构建乡村学生立体评价体系。编制“乡村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记录册”,构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学生成长画像”。目前,已形成乡村低年级学生画像0.8万余份,中高年级学生画像1.2万余份。三是构建课堂跨科评价体系。制定涵盖环境创设、理论分析等五个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打造跨学科课堂教学评审平台,以研讨互评促进学科素养能力共融性培育。截至2022年底,获省级精品课程27项、微课46项,入选网络公开课35节。


责任编辑: 黄彦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