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松阳县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杨建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此前,他曾获“浙江好人”、浙江省最美文旅人、浙江省十大文体职工领军人物等荣誉。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被誉为“戏曲界的活化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面对剧目流失、后继乏人、市场萎缩等问题,杨建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志要把松阳唯一的“国字号”非遗保护好、传承好。
过去36年来,杨建明一直深耕地方非遗保护和传承。他坚守匠心,创编越剧《张玉娘》、松阳高腔红色革命题材剧目《箬寮风雷》,推出松阳高腔国风歌曲《拜刀记》《松州令》,让小众剧种频频出圈,走进大众视野。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松阳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非遗保护协会,建成了全市第一个戏曲国有院团,创成了省级非遗田园文化生态保护区。
杨建明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奔走呼吁,先后牵头成立浙江省高腔联盟,组建松阳高腔传承中心、松阳高腔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将老剧院改造为松阳高腔大剧院,作为剧团常态化演出场所,为松阳高腔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杨建明主持开展松阳高腔曲牌和传统剧目抢救工程,组织人员对松阳高腔曲牌进行搜集整理和校对,对松阳高腔19个传统大戏和30余个折子戏进行系统的抢救性保护。目前,已抢救记录曲牌98支,为松阳高腔留下了传承的范本。
在抢救保护之余,杨建明还组织开展传统剧目复排工作,折子戏《碧波潭·拔鳞》《八百两》、唱腔片段《率将士闯天门》《鲤鱼记·花园相会》等相继展演,沉寂多年的松阳高腔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文化需要传承。松阳高腔因缺乏规范化的人才培养,一度后继乏人,这是杨建明最为担心的事情。为此,经过多方争取,松阳专门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设松阳高腔班,首批15名小学毕业生将通过6年时间完成学业,成为松阳高腔新一代传承人。
今年8月3日,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松阳高腔培训班”结业汇报演出在松阳高腔剧院举行。看着学员们的求学成果,杨建明信心满满地说:“有了传承的人才,相信松阳高腔一定会越走越远、越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