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泰隆银行丽水分行:金融赋能民生,烟火升腾共富
2025-07-04 16:56:13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通讯员 占星慧

金融赋能民生,是共富路上的坚实基石。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消费促进、创业扶持、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近期,该行以“寻味紫金・乐享食光”活动为切入点,联动政府、商户、社区等多方力量,打出“活动引流—举措赋能—体系构建”的组合拳,为丽水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寻味紫金”点燃消费热潮

促消费、惠民生、提信心。前不久,由丽水莲都区紫金街道主办、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协办的“寻味紫金・乐享食光”餐饮消费促进月暨共富市集活动在瓯江文苑广场启幕。作为唯一协办金融机构,泰隆银行丽水分行以“烟火计划”为依托,深度联动紫金街道、社区、融媒体中心等G端平台,点燃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上,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向莲都餐饮联盟紫金分会现场授信5000万元,并与紫金街道达成战略合作,以金融力量为餐饮商户经营“输血供氧”。当晚19:30,28家丽水老字号美食商户组成的“长桌宴”盛大开席,蒸腾的锅气吸引逾千名市民驻足,试吃区的长队勾勒出烟火人间的生动图景。与此同时,13个乡镇街道携农特产、手工艺品汇聚“共富集市”,紫金支行现场设立金融咨询服务台,让“餐饮消费”与“助民共富”实现双向奔赴。

这场消费盛宴还包括免费长桌宴、社区书记探店直播、3.6万张满减消费券、幸运霸王餐周周抽奖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我们在丽水各县(市、区)构建了‘泰隆集市’活动矩阵,此次‘寻味紫金’活动正是我们践行‘金融+消费+共富’模式的重要实践,既让消费者攥紧实惠,也为商户注入经营活水。”泰隆银行丽水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两火一土”服务体系

当金融“活水”化作共富集市的吆喝声,烟火成为民生最暖注脚。近年来,在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及丽水普惠金改试验区工作要旨,泰隆银行丽水分行以构建“两火一土”服务体系为切入点,通过多维度举措与体系化服务,助力实现“金融温度”传递“邻里幸福味”。

“我们的‘烟火计划’聚焦升腾城市烟火气,以‘金融服务保障经营+非金融服务赋能经营’模式,服务沿街商户、餐饮、民宿等个体工商户,搭建社区商户生态,提供获客引流、收款、品牌打造、法务咨询等支持,今年以来已开展系列活动近40场,覆盖商户176家,惠及村居民近7000人次,助力商户销售额近15万元。”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该行还打造了“灯火计划”,聚焦新市民需求,围绕“自主创业、家庭消费”,运用金融产品与权益体系,推进企业团办、烟火集市、邻里节等服务模式,通过“丽创贷”“青创贷”“青易贷”等产品支持返乡及异地来丽青年创业,累计发放助力创业类贷款78笔,余额近3000万元。

此外,该行全面推进“沃土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丽水好生活”“我的家乡在这丽”等视频项目,吆喝家乡特产、推广文旅,讲好美丽乡村故事,赋能乡村共同富裕。

政银企协同精准赋能

一直以来,泰隆银行丽水分行打造的“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以政银企协同精准赋能,充分激发起丽水地区各领域发展的活力。

在文旅融合领域,今年5月,泰隆银行丽水分行参与丽水全域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并签署战略协议,聚焦文旅资源整合、能源保障及数字化服务,加大对旅游景区开发、文化活动举办、特色民宿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新生态。

助力“青年成长”方面,自2024年11月起,该行联合莲都团区委及多个街道打造“青年夜校”项目,免费提供声乐、化妆、财商等十余门课程50余节,目前已启动两期惠及近1000人次,同步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创业支持与培训,利用网点优势为青年创业者搭建宣传平台。

赋能“巾帼创业”过程中,该行借力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与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泰隆创业助跑计划——巾帼共创项目”,为丽水创业女性提供“资金+赋能+陪伴”支持,已对接25名女性创业者,为8名提供信贷支持240万元,组织多场创业培训并建立“陪跑”服务团队,解决民众创业难题。

将金融资源深度融入地方经济肌理,从“舌尖” 到 “心间”传递金融温度,泰隆银行丽水分行正为丽水共富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 黄彦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