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九月,暑热渐消,天高气爽,但随之而来的昼夜温差和干燥空气,也为各种呼吸道病原体提供了“可乘之机”。每年此时,医院里感冒、流感、肺炎的患者便会显著增多。尤其是开学后,人群密集的校园更容易成为疾病传播的“放大器”。如何才能守住健康,远离呼吸道感染的困扰?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筑牢这道“健康防线”!
认识秋季常见的“呼吸道敌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其特点是起病急、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症状重,传染性强,可引起聚集性疫情。
2.普通感冒: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以打喷嚏、鼻塞、咽痛、流清涕为主,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但若不注意护理,也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3.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是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高热,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是秋季重要的住院原因之一。
4.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秋天气候干燥,过敏源增多,如花粉、尘螨等,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筑牢三重“防线”,科学有效预防
第一道防线:物理屏障与卫生习惯。
勤洗手,会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回家后。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公交、地铁、商场)、医院或身边有呼吸道症状者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遵守呼吸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
第二道防线:增强自身免疫力。
适时增减衣物:秋季温差大,不宜贪凉,可遵循“春捂秋冻”原则,但体弱者和老年人应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
均衡营养: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青椒)和优质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
合理作息,适度锻炼: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病原体浓度。
第三道防线:主动预防与隔离。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秋季(9-11月)及时接种,尤其对容易患肺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及慢性心肺疾病患者,接种肺炎疫苗也能有效预防重症肺炎的发生。
及早就医,做好隔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戴好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防止传染他人。
特殊人群重点提示
学生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保证睡眠。如孩子出现症状,切勿送入校园,应及时告知老师。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往往伴有基础疾病,是肺炎等高危人群,应格外注意保暖,积极接种疫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秋季是疾病易加重期,需坚持规范用药,注意规避过敏原,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重点强调
呼吸道疾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从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这些小事做起,共同为自己和家人构建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享受一个健康、舒畅的金秋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