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给浙江省内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带来多重风险,高速上司机开车犯困、车内物品因高温自燃的风险蹭蹭上涨。为切实保障司乘出行安全,浙江省交通集团达坞隧道管理所在高速仙霞服务区精准开展高温防疲劳驾驶“五进”宣传活动-这不光是讲安全,更像给大伙送了份“高温安全包”,一边用真实事故敲警钟,一边教实打实的应对办法,双管齐下护住高温出行路。
案例敲警钟:5小时硬扛换来50万损失,太不值!
活动现场,隧道所工作人员一开口就抓住了大伙的注意力:“22年8月在某高速上,有位货车师傅在中午最热的时候,硬扛着连续开了5小时没歇脚,精力全耗光后眼皮子一沉,没扶住方向盘,车子直接撞向护栏侧翻了!事故造成驾驶员重伤,直接损失超过50万。” 惨痛案例让司乘直观感受到“小疲劳”背后的藏着的“大风险”。
口诀传要领:9个字教你事故后咋保命
案例讲完,工作人员立马亮出“安全包”里的“救命口诀”—“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掰开揉碎了讲解“撞车或车辆抛锚后,第一步先打开双闪警示灯;能挪动车辆的话,赶紧移到应急车道,在来车方向150米外摆上三角警示牌;不管车辆损坏多严重、人员受伤轻重,所有人都要立刻转移到护栏外侧的安全地带,千万别在车道边吵嘴扯皮;紧接着拨打 12122高速报警电话,说清事故位置、车辆信息和人员受伤情况,等待救援就行。”
三维送服务:小本子、小扇子里全是安全招
为让“安全包”里的知识真能用得上,活动还备了“三板斧”:给路过的司乘递上印着应急口诀的宣传册和定制降温扇,既能随时翻看知识点,又能解解暑气;引导大伙扫码观看实操短视频,通过画面直观学会事故处置、疲劳状态判断等细节技巧;拿着宣传册讲清“开车犯困被查处要承担法律责任”,细数“频繁打哈欠、视线模糊、反应变慢”等典型疲劳信号,还给出“每驾驶2小时就进服务区休整”的建议。最后特意叮嘱:“车里的打火机、没拔的充电线,天热晒久了容易引发自燃!下车前一定要清干净,别留安全隐患”。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司乘近百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百份、安全警示扇五十余把,进一步纠正了“短距离驾驶不怕疲劳”等错误认知。下一步,达坞隧道管理所将适时联合安全共建单位,构建“服务区定点宣传+入口标语提示+沿线村落宣讲”的立体化宣传网络,以常态化、广覆盖的宣教行动,为高温季节高速出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