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松阳:解锁“生态警务”共护“江南秘境”之美
2025-07-15 17:28:1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通讯员 王豪 刘旻枫 黄山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如画。

  近年来,松阳县依托原生态的景致拓展户外休闲、观光茶园、古村民宿等旅游新业态,独具特色的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松阳发展民宿456家,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数226.83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1.22亿元。

  而这份亮眼的“生态经济”答卷背后,是松阳县公安局以深化“生态共护”警务为核心,打出联勤共治、科技赋能、服务前置三大“王牌”,书写“绿水青山护生态、民宿经济助力共富”的双赢故事。

  从“独唱”变成“合唱”

  织密生态安全“防护网”

  松阳的民宿经济,根在生态、魂在古村。为守护这份“生态底色”,松阳县公安局主动牵头,联合生态环境、文旅、农业农村等8个部门成立生态警务专班,实体化运行“生态行刑共治中心”,细化民宿排污、林地保护、古树名木守护等12项重点监管清单,构建权责明晰、协同联动的共治格局。

  “以前民宿经营中的环保问题,有时会遇到‘多头管、管不到’的情况,现在有了生态警务专班,问题能快速对接解决。”民宿业主叶先生说。

  2024年以来,专班累计开展联合巡查37次,整治违规经营、环境污染等问题21起,让民宿经营更规范、生态更可持续。

  与此同时,松阳公安创新推出“田园守护人”生态义警模式,吸纳民宿管家、热心村民、返乡创客等346人,组建12支巡防队,将守护力量扎根乡土。

  “我们每天都会在民宿周边、古村巷道巡逻,遇到游客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的情况,会及时提醒劝阻。”义警队员、民宿管家林阿姨说。这种“民警+义警+志愿者”的联动模式,让生态保护从“独唱”变成“合唱”。

  有“铁脚板”更有“科技脑”

  打造智慧守护“新引擎”

  在松阳,生态警务工作不仅有“铁脚板”的坚守,更有“科技脑”的支撑。

  近年来,松阳县公安局深度应用“公安大脑”建设成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生态保护多跨场景应用系统,精准构建防范古树名木盗伐、非法捕捞、野生动物保护等7类预警模型,实现风险提前预判,线索精准推送。

  与此同时,为延伸守护触角,松阳公安创新运用“无人机+AI”智能巡航模式,对78个传统村落、170万亩生态林地实施“空中巡检”,即时发现并处置垃圾倾倒等风险隐患17处。

  “以前巡山需要靠人力,一天走不了几公里,现在用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覆盖整个村落周边,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松阳县公安局箬寮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的民警洪国文说。

  目前,该县设有两个生态联勤警务室,整合接入600路视频监控,实现民宿集聚区、古村落核心区视频全覆盖。

  “有了监控,游客丢失物品能快速找回,纠纷也能及时得到解决。”民宿业主王女士说。

  据统计,2024年以来,松阳县涉旅纠纷处置效率大幅提升60%,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有线上服务还有驻点服务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我是六都源民宿的业主,这里有5位客人需要办理入住,能帮忙指导一下吗?”深夜,松阳民宿服务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求助信息,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潘火红立即回复,通过视频指导民宿业主完成了客人信息登记。

  这是松阳公安“服务前置”的一个缩影。

  结合民宿业主的实际需求,该局搭建民宿业主线上服务群,集合派出所、户籍、出入境等警种,24小时在线响应,精准推送生态保护法规、反诈案例等资讯200余条,解决证照办理、纠纷调解等难题58件。

  同时,松阳公安还推行警务专员驻点服务机制,组织治安、网安等警种成立民宿护航小分队,主动上门指导民宿安装安防系统、排查安全隐患,2024年以来,累计整改隐患36处,助推49家民宿获评“丽水山居钻级”、42家民宿获评“省星级农家乐”。

  节假日是民宿经济的“黄金期”,也是公安服务的“关键期”。今年以来,客流量持续攀升,松阳公安前置开展民宿区周边道路安全排查,联动交通、文旅等部门优化交通组织、增设停车资源。在“五一”等重点时段,启动假日警务机制,以辖区派出所为主力,巡特警、机关警力增援执勤,累计开展重点疏导100余次,实现民宿集聚区交通顺畅、游客安全。

  松阳公安生态警务建设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激活了“民宿经济”的发展动能。2024年以来,全县涉民宿生态类警情大幅下降26%,群众满意度高达98.5%。

责任编辑: 黄彦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