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 龙泉全省第二 实现“四连优”
2019-10-01 12:41:56 来源: 今日龙泉  记者

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龙泉市以总分全省第二的成绩,连续第四年列入第一档次,是丽水市唯一实现“四连优”的县(市)。

《骑行瓷都》 张晓华 摄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2018年度 26县发展实绩考核结果,龙泉市以总分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连续第四年列入第一档次,成为丽水市唯一实现“四连优”的县(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42项考核指标中,龙泉位列全省第一的指标有19项,位列全省二至十位的有10项,排名二十位之后的只有1项,成绩十分耀眼。

“四连优”背后,是龙泉为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迈出的坚实步伐。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2018年,龙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5亿元,增长8.2%,增速创近四年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9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同比增长10.2%,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346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连续七年超过15%。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今日之龙泉,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开辟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新境界,昂首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走进了美丽新时代。

现代农业观光园

不懈接力,迈步绿色发展新征程

眼下正是城北红心猕猴桃上市的季节,近段时间,双溪村种植户毛根文的手机都要被打爆了,省内外客户纷纷打电话来购买猕猴桃。

“我微信去年还只有400多名顾客,现在已经有1000多了。”毛根文自豪地说,销售火爆到他们已经怕“宣传”,他们家去年长势最好的9株猕猴桃就卖了近2万元,今年也只会多不会少。

绿水青山,是龙泉最大的优势,也是龙泉生态精品农业以质取胜的关键。

近年来,龙泉抢抓全省建设“大花园”、丽水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机遇,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的路子。

2018年,龙泉“丽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达10亿元,农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

不仅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同样也在绿水青山的价值转换中实现了溢价。

浙江国镜药业以生产大输液系列产品为主,对原水的要求非常高,龙泉优质的水和优良的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了企业水纯化处理、空气处理成本,迅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2018年,国镜药业完成科工贸一体化企业布局,实现工业产值3.02亿元,业绩在科伦药业的87家分公司中由倒数跃升至前列。

去年,国镜药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做法还成为全国“点绿成金”典型,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像国镜药业这样,龙泉的好生态、好环境,正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强做大了“工业蛋糕”。

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13.2%。

其中,以汽车空调配件、竹木制品、青瓷宝剑、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为主的“一优三特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到15%以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龙泉还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大张旗鼓抓全域旅游,一方面,群众文化旅游活动越来越丰富,周末到上茶街赶集,龙泉大剧院看国内外经典剧目,节假日乡村漫游,西瓜节、蜂情节、龙舟赛、“不灭窑火”、天空越野赛等农文旅品牌活动,让节日仪式感满满。

另一方面,旅游市场逐步形成,旅游人气越来越旺,2018年,龙泉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5亿元,同比增长39.5%。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服务业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

全域美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开出龙泉第一个“乡村酒吧”、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和研学团队纷至沓来、外出青年成群回归创业……

在住龙镇,以往被贴上偏远落后标签的边界小镇,突然出现了很多新鲜事,惊现一个个“新业态”,为住龙绿色发展注入活力。

住龙镇这场乡村振兴变革,来自于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龙泉坚持用景区化理念建设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深入抓好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快全域升级打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美丽乡村新画卷。

如今,在剑川大地,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乡村胜景: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人们享受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办起农家乐、搞起乡村游,生态农业风生水起,百姓在乡村安居乐业,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一组数据,彰显这种“美丽”的全面性:

截至目前,龙泉已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8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

打造了5条美丽乡村精品风景线,4条瓯江绿道示范段建设完工,“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大美格局正在形成。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并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

另一组数据诉说着百姓的获得感:

2018年,龙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49元,同比增长10.2%,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00:47.9。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2018年,农家乐(民宿)经营收入达4.7亿元,同比增长40.7%。

盆景,已变成风景。在龙泉大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

《四季官浦垟》  张路明 摄

龙泉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促农增收的根本动力,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添动力、破阻力,不断推进林权、农村金融、扶贫等重大改革。

去年,龙泉以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为契机,组建茶叶、中蜂产业农合联,农金改、林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项工作联动推进,新增“三权”抵押贷款总额近18亿元,盘活生态资产6亿元,真正让“叶子”变“票子”、“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

共建共享,绘出和谐幸福民生画卷

“年纪大了,别的干不了,养蜂是最好不过了,一年能增加四五千的收入。”连日来,在道太乡乌狮村,67岁的村民叶林根正在忙着割蜜。

去年5月,作为龙泉中蜂养殖扶贫项目的帮扶对象,叶根林得到农业农村局补助的5箱中蜂,开始养蜂致富之路。

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把幸福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龙泉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为契机,通过产业帮扶、金融帮扶、结对帮扶、异地搬迁、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山海协作、政府兜底等精准扶贫组合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超过15%。

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导向,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从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扶贫等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用心办好一件件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居住在龙泉的幸福感。

医疗是民生之需。去年来,龙泉对照“民生清单”“问题清单”,以“双下沉、两提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医疗改革新路径,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队伍人才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在全省创新开展“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建设,改善医疗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优先发展,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数据显示,2018年,龙泉市人民医院门诊量、住院量、三级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2.6%、8.6%、77.3%,住院均次费用、药占比大幅下降。

教育是民生之基。龙泉市四套班子领导把教育当作“心头事”和“眼前事”,走进课堂、把脉教育,带头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着眼政策机制保障,出台实施促进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兴办教育,全市形成大干教育的良好氛围。

近两年间,龙泉教育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绩一次次刷新纪录,拥有省级以上特色学校(基地)18所,龙泉市中职校成为省中职名校,龙泉一中高考一段上线首次突破200人,认定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创成全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

平安也是最大的民生。连日来,龙泉市副处以上领导以平安志愿者的身份,带队参与“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平安志愿者大巡防活动,他们和党员干部和基层志愿者们一起,走上街头、走进小巷开展巡防,用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的平安龙泉。

龙泉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平安之城,历年来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高于全省和丽水平均水平,背后包含着的是13年如一日的平安之路:2009—2012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连续13年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市”、连续7年被评为丽水综治优秀市。

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工程投入运营

龙泉还聚焦聚力大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去年,龙泉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0.3%和98.4%,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2%,通过“无欠薪市”创建验收。

创成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成阳光老年福利特护中心二期、休闲养老中心。

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8%投向民生事业,诠释了“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责任编辑: 雷晓云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