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8-209191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丽水频道 > 看点热点卖点
龙泉:竹垟畲族乡多措并举治理水环境激发美丽新经济
2021-01-11 15:48:30 来源: 丽水治水  记者

洁水晶莹滋万物,谁人不赖水维生。

治污胜过护生命,节水迎来百业兴。

美丽乡村溪荡漾,休闲城市柳娉婷。

瓯江之源水清澈,整洁河道送碧水。

境美了,经济活了,幸福指数大大提升……近年来,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多措并举治理水环境,使整个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岸、序”同治治出美生态

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实行“治河、治岸、治序”同步治理,推行生态化、项目化、景观化治水——

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亲水平台、水上梯田、钢琴浮桥等“横溪十景”;将畲族文化融入项目建设,建成“畲”字戏水坝、横跨两岸的铁索桥、10公里生态防洪堤、138米的“天下第一拔”押加场、10公里沿溪休闲游步道和10余处“亲水平台”,创意无限的“凤凰图腾”“水上梯田”、水上钢琴浮桥以及溪边1000米的赏鱼长廊等沿溪生态景观带,为游客提供了感受浓浓畲乡风情、观光游玩的绝佳去处。

此外,该乡还利用村民们捐出的石臼、石磨、石条等“古董”在沿溪游步道上巧妙造景,并鼓励村民种花美化环境,形成家家户户养花的良好氛围。

治好水,也要护好水。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行“一把扫帚扫全乡”模式。“一把扫帚”,即整合河道保洁、环境卫生、公路养护资金,经公开竞聘、打包委托给有能力“一网打尽”的专业团队。同时,划定保洁范围,制定保洁标准,全民监督,严格考核,实现村村有人扫、路路有人养、大小河道有人巡的保洁体系。

同时,将“五水共治”与“四个平台”建设相结合,实现五水共治工作“一经发现,立即处理”的快捷工作方式,发挥网格员“移动探头”作用,健全河长、网格长、路段长、街弄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队伍,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管机制,构建“网格化”+视频监控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六乱”整治,形成“被动+主动”整治氛围。

此外,全乡各行政村都组建了“风情竹垟、幸福山哈”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180多名志愿者集体巡河、巡沟、巡渠,并参与汛期的防洪防汛巡查,积极发挥了党员治水排头兵责任担当。为引导全民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每村还聘请了一位村民作为民间河长,负责河流巡查、治水监督。

1. 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吗?(是 )

2.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吗?(是)

3. 世界水日是3月25日 吗? (不是)

4. 我国节水标志是由水滴、人手、地球组成吗?(是)

5. 我市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6年全省第一吗?(是)

6. 丽水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稳居全省第一吗?(是)

7. 我市2016-2018年连续3年荣获“大禹鼎”,并于2019年捧获“大禹鼎”银鼎吗?(是)

8. 《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中的“河道”包括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吗?(是)

9.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吗?(不是)

10. “五水共治”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吗?(是)

11. 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4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吗?(不是)

12. 我国现行《水法》颁布并施行于2003年吗? (不是)

13. 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原动力吗?(是)

14. 塑料瓶、玻璃和金属,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吗?(是)

15. “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连续5、6年保持全省领先吗?(是)

16. 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全省第一吗?(是)

17. 地表水交接断面考核连续4年蝉联优秀吗?(是)

18.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吗?(不是)

19.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吗?(是)

20. “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吗?(是)


责任编辑: 杨世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丽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丽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丽水频道"的电头。
 

原创新闻
房产新闻
理财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